Viv's Playland

Wednesday, August 03, 2005

舒舒服服聽音樂

聽音樂絕對是極個人化的。音樂的品種很多﹐別人喜歡的﹐你可能討厭得要命﹐或是覺得悶的不得了。名歌星如 Celine Dion 等被公認為‘唱得之人’﹐可以唱到五個音階。雖然筆者對超級巨星們嘹亮的嗓子和歌唱技巧的確很佩服﹐但有時卻覺得聽得很‘累’。累的不只是聽到他們放大喉嚨大聲唱﹐ 而是那些複雜到不得了的背景音樂﹐尤其是用電子合成器做成的音響效果。
返朴歸真﹐ 近年喜歡一些很有現場樂隊感的 acoustic 音樂﹐如整首音樂用結他﹐鼓等演奏的 flamenco 音樂﹐ 或是歌者自彈自唱的音樂。這半年見到香港有好幾位‘唱作人’﹐ 如林一峰﹐藍奕邦﹐王菀之等﹐作品都很有水準。
偶然買了一張電視音樂 CD (TV Magic 2)﹐ 聽到電視劇‘爭分奪秒’的音樂﹐很有‘電影感’﹐便留意該首音樂由藍奕邦作曲。他最近的 CD ‘無非想快樂’便有幾首聽得很舒服的歌曲﹐ 如‘我太難被感動’。
筆者第一次聽到王菀之的歌聲﹐是她在張學友‘活出生命演唱會’當嘉賓時唱她作給張學友的‘我真的受傷了’之時。她的嗓子有點像王菲﹐現場演繹(幾乎‘清唱’)的歌曲頭幾句令筆者的印象很深。到她的第一張 CD 面世時﹐筆者急不及待的跑去買。 CD 除了重唱‘我真的受傷了’之外﹐還有新歌‘一秒感動’﹐ 筆者肯定不止感動了一秒﹐聽了那張 CD 很多遍。兩張 CD 的相似之處﹐在於全 CD 的曲﹐詞﹐ 彈﹐唱都由歌手一手包辦。‘唱作人’現象在上一輩無論歐西流行樂壇或香港樂壇都很普遍﹐但隨著市場需要﹐ 很遺憾的樂壇在過去一段日子注重偶像和包裝多於音樂。最近‘網絡歌手’和‘網絡歌曲’都很流行﹐為創作人帶來了可以發表作品的平台。很期待這班新一輩的創作歌手可以為香港樂壇帶來一道清泉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